-
气促严——有主动脉瓣严重狭窄的病人,行几级楼梯已觉气促,而且情况会愈来愈严重。(图:[email protected])
prev next
长者出现胸口痛、气促及晕眩等徵状,第一时间会想到冠心病,但其实可能是主动脉瓣严重狭窄所致。主动脉瓣严重狭窄与年老退化有关,暂时未有方法预防,及早发现和治疗,可减低病患影响。透过开胸手术更换人工心瓣,是过去唯一治疗方法;近年引入微创的经导管心瓣置换术,为不能接受传统开胸手术的病人,提供治疗选择。
主动脉瓣严重狭窄最常见原因是年老而引起的心瓣退化,八十多岁的陈先生属这类病人。陈先生一直很健康,本来每天游泳,但数年前因为气促,令他无法继续游泳。起初他以为是年纪渐大,体力下降所致,后来求医却发现原来是主动脉瓣严重狭窄,接受微创手术后,心脏功能回升,可以再次畅泳。
多年逾70 两年内死亡率五成
当心脏收缩时,心脏主动脉瓣便会打开,让血液从心脏泵出供身体使用。心脏科专科医生陈良贵解释,一旦这组心瓣退化,无法正常张开,就会令血流通道严重狭窄,能够泵出的血液减少,因而引起心口痛、气促、体力下降甚至晕眩等。他续说﹕「年老是主动脉瓣严重狭窄最常见原因,心瓣因退化而增厚,这类病人通常是七十岁以上的长者,年轻个案则多由风湿性心瓣发炎或细菌性心瓣发炎所致。主动脉瓣严重狭窄可加重心脏负荷,长远导致心脏衰竭,两年内的死亡率高达五成。」
陈良贵估计全港每年约有二百至三百宗主动脉瓣严重狭窄个案,目前主要是以手术替换人工心瓣,方法包括传统开胸手术,以及较新式的经导管微创主动脉瓣植入术(TAVI)。这种微创手术以「通波仔」的原理,利用导管把附有人工心瓣的支架送到心脏,代替功能不全的心瓣。两项手术也有风险,如伤口感染、刺穿血管、手术中途病人中风等,而微创手术好处是创伤性较低,复元较快,但并非所有病人都适合。
微创手术风险降至3-5%
他称,一些无法接受开胸手术的病人,如患胸部组织纤维化及血管钙化,或做开胸手术有中至高风险,如年龄太大、长期病患者等,可考虑微创手术,将手术风险由逾10%大幅降低到3至5%。另外,手术用支架亦有体积限制,若心瓣太大,有可能导致支架移位;心瓣太小,亦会令支架无法正常开合,这时就要考虑能否使用传统开胸手术,或个别订做适合病人心瓣体积的支架,但暂时仍未遇到不合用的个案。至于年轻及低风险患者,由于微创方法只施行了数年,暂时未有数据显示长远治疗效果等同传统开胸手术,所以医生还是会建议做开胸手术,假若日后心瓣狭窄问题再现,才以微创手术处理。
患有主动脉瓣严重狭窄的病人,术后心脏功能及体能也会回升,可重拾以往的生活质素,例如上文提及的陈先生,手术后可再次游泳。但以往未有微创手术时,约三成病人因开胸手术风险高,无法接受手术,在没有其他治疗选择下,只能任由病情恶化,例如气促严重、行路乏力等。
徵状似冠心病 凭「杂声」可分辨
虽然主动脉瓣严重狭窄的徵状与冠心病十分相似,但要确诊并不困难。陈良贵表示,医生用听筒已可从心脏听到特别的杂声,进一步可通过心脏超声波来确诊,量度心瓣面积及压力差距,从而确定心瓣是否病变。同时,医生会建议病人做心电图及心血管造影检查,了解是否存在其他心脏问题。
他强调,暂时未有方法预防主动脉瓣退化,但年长人士应留意自己是否出现相关病徵,例如气促、心口痛及头晕等,因为及早治疗可以大大提升存活率。他又提醒市民要保持健康饮食,不要吸烟,并要控制血压、血脂及血糖水平,有助预防冠心病及维持心脏整体功能。
图:黄志东